在36氪和微软的活动上,谈到软件或App产品创新的逻辑,我曾经有一页slide谈到“App软件必须拥抱链接的力量(Embrace the Magic of Links)”。期间有投资人和创业者对此很感兴趣,遗憾由于会场时间关系,不能够充分展开。回到上海后,考虑写一篇博客展开详述,与诸位互联网人共勉。
在大家阅读这篇文章之前(或之后),我建议最好阅读一下我一年前写的文章《我的互联网信仰》,这样就对我的叙事逻辑有一个清晰的承接。这里谈的软件,泛指在PC、Pad或Phone上的客户端软件或者App。
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。让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的PC软件历史。了解中国软件行业的朋友应该对下面这些软件耳熟能详:网络蚂蚁,Winamp,RealPlayer, ACDsee,超级解霸,瑞星杀毒, Winzip,QQ…….除了QQ之外,其他的软件现在都几近消失,或者式微到可以忽略不计。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?用户需求不再?这个并不能说通。实际上,大家会发现它们大多都有同类软件活跃在当下:迅雷、PPTV、美图秀秀、暴风影音、360等。抛开运营、管理、创始人等因素,到底有什么样的产品因素导致这些软件式微?
如果将它们与其强大的后继者做对比,我们会发现这些式微的软件都有一个共同点:那就是链接的缺失,或低质量。
其实无论中外,历数互联网史上的伟大公司,无不是把链接做到极致的公司。Google搜索引擎核心PageRank做的是page之间的链接,Amazon创造的是people和product之间的链接,Facebook社交网络做的是people之间的链接,Apple开创了随时随地的移动链接……
就拿最近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风生水起、估值上亿美金的几家App软件公司:Instagram, Evernote, FlipBoard, Path, DrawSomthing等来说,我相信很多朋友看了它们的软件功能都会有疑问“不就一些写写画画嘛,这种软件也值这个价?” 但如果你从另一个角度,即链接的角度来看,这些无不是创造了丰富、迅速、高强度的链接。我不敢说链接是一个App成功的充分条件,但链接绝对是一个App成功的必要条件。
链接,在Web范畴里来自于HyperLink这个词。自从Web相对传统软件取得压倒性优势后——其实Web的压倒性优势正是链接的胜利,人们发现传统软件虽然没有HyperLink这种特定的形式,但客户端软件与服务器,客户端软件之间,服务器软件之间的每一次通信过程实际上都是一次链接过程。
链接对于产品来说,不是简单的“有或者无”的问题,链接还存在质量上的差异。要很好地理解链接的力量,我们需要建立对链接质量的一些评价维度,以下是我个人的总结:
1. 链接的数量
2. 链接的速度
3. 链接的频度
4. 链接的精度
其实,目前的搜索、广告等PC互联网商业模式在Mobile上不灵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“移动App缺乏链接的精准度”,只有有了精准的链接,搜索、广告等这些生态环境才能得以大规模建立。
精准的链接标准是我认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App在技术架构上要努力解决的问题——类似用REST的架构方式,来将App的状态隔离成一个个精准的单位页面,然后加上一个稳定的地址表示。这个必须由Apple、Google、Microsoft这几个大的平台级玩家坐下来建立像Web的URL一样的统一标准,在小圈子里玩是没有意义的。当然另外一个可能性是,这些大的平台级玩家吵得不可开交,最后在移动App上建立不起来像 Web的URL那样精准的链接标准。
5. 链接的强度
6. 链接的向度
7. 链接的切合度 有些产品也试图创造大量的链接,但这些链接与它们主功能的切合度很低,是“搭售品”,所以价值聊聊,成就不了伟大产品。例如:金山电池医生搭载了所谓的“装机必备”,“下载排行”这些链接元素,但这种在主功能(电池维护保养)之外搭售创造链接的做法,注定了链接的质量不可能高。真正高质量的链接必须与产品的主功能高度切合。
8. 链接的传播力
当然以上链接的8个维度只是个人的产品经验和思考总结,不一定全面,欢迎朋友们互相补充、互相学习。
有了这8个评价链接的维度,在规划产品或者定位产品时,就可以从链接的角度看产品,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分析这个产品的成长空间,比如:类似万年历,电池医生,手电这类应用,有时候单看产品,装机量巨大,有些人就兴奋的不得了。但是这些产品里面几乎没有链接,或者即便有,链接的质量也很低,这就注定了这些产品不可能成长为伟大的产品。
为什么链接如此重要?本质上,互联网上的每一次链接行为,背后都是“一个人的需求、愿望、情感的表达”。它的大小、强弱、快慢就是“人的需求、愿望、情感”的大小、强弱、快慢。
链接之于软件,就像神经之于身体,交通之于城市,江河湖海之于地球。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。没有链接,死水一潭。有了丰富茂盛的链接,就有了生生不息,不断繁衍的生机。
所以,对于做软件产品、特别是移动App产品的朋友,我最大的建议就是:挖空心思地创造链接,提升链接的速度、频度、强度、向度,那么很快你就会发现你的软件产品将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。那样的软件才叫互联网软件!
我对自己目前的产品做得产品就有一条铁律:坚决不做没有链接的产品。没有链接的软件,是没有生命力的。
作者:李建忠 ,
Linux系统与内核学习群:194051772
WP建站技术学习交流群:194062106